城大城規學會合辦講座 探討異常天氣複合設施

   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和澳門城市規劃學會合辦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系列活動之異常天氣常態化與社會設施安排的思考講座,日前於城大何賢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活動是延續兩機構於65日舉辦的同名工作坊,應社團代表的要求,就有關議題作更深入的探討,邀請到三位講者分別就水患治理、極端炎熱天氣、複合型社區設施發表演講,當日主禮嘉賓包括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活動吸引到立法議員、政府諮詢組織成員 社團代表 專業界別人士及院校師生等超過五十人出席。

 

地面與深層地下空間的複合利用助本澳治理水患

      活動先由澳門岩土工程協會榮譽會長李熙爗博士主講有關“深層地下空間治理水患工程” ,提出本澳治水可“諗深一層”,參考香港及新加坡兩城市的經驗,可利用現時管網之下 地下數十米的空間進行蓄排水隧道系統, 為澳門低窪地區打造在暴雨期間相當於高地的排水條件。 同時建議在本澳興建圓柱形地下蓄洪池, 減少方形所需要的蓄水池容量面積 ,同時結合複合利用的理念,上方可興建社會設施,供文化、教育、體育、休憩等用途,同時滿足治水以及社區日常生活需要。

 

大樹和高樓或有助城市的通風降溫

       澳門城市大學李超驌教授演講有關“城市規劃應對極端炎熱李教授通過數據分析澳門的極端炎熱事件的相關因素和溫度分布,指出高密度建成區不一定是炎熱區,根據研究只要高樓之間有合適空間構成通風走廊,加上建築發揮遮蔭作用,高層建築反而可產生降溫效果;而草坪等低效綠化卻是導致炎熱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世界各地的研究均表明綠地中樹冠所產生的降溫效果才是最顯著的。有見及此李教授建議本澳城市規劃與空間設計要充分考慮炎熱的影響,積極採用遮蔭手法、密度雙向管控、城市通風規劃評估等達到降溫的效果。此外,還指出白色比黑色屋頂的降温的效果相當明顯。

 

引進透明互惠機制解困地少社會需求多的現象

       隨後由有多年內地實踐經驗的城鄉規劃師、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員丁啟安主講“如何在有限城區中服務多元要求,丁啟安指出大灣區城市主要通過“專項規劃"和“城市更新兩套應對方式填補公共設施缺口,並以珠海的一套規則應用於一間舊工廠為具體案例,說明通過設定合適的獎勵機制,能調動私人機構的積極性,促進功能複合利用以同樣的土地面積增加綠化、環保以至社區設施供給,公私形成合力共同完善城市公共服務。丁啟安認為都市更新是修正城市問題的關鍵機遇,需要重視城市規劃層面的政策引導,以便更好地回應市民的訴求。而且,專項規劃是有效連接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最佳途徑。

         活動隨後由崔世平會長主持答問環節,多位與會人士向主講者提出他們對本澳興建擋潮閘、都市立體綠化、海綿城市、酒店空間的社會化打造、離島城區設施供給和都市更新鼓勵機制的問題及意見,主講者亦一一回應。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透過是次活動接觸到不少新資訊及觀點,對完善本澳城市治理能提供助力,期望主辦方日後可再舉辦類似活動。